RELATEED CONSULTING
相关咨询
选择下列产品马上在线沟通
服务时间:8:30-17:00
你可能遇到了下面的问题
关闭右侧工具栏

新闻中心

这里有您想知道的互联网营销解决方案
Redis(三)高级应用

(1).redis数据备份与恢复。Redis SAVE 命令用于创建当前数据库的备份。基本语法就是SAVE

创新互联专业为企业提供庆城网站建设、庆城做网站、庆城网站设计、庆城网站制作等企业网站建设、网页设计与制作、庆城企业网站模板建站服务,十年庆城做网站经验,不只是建网站,更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整体网络服务。

192.168.180.23:6379> save
OK

该命令将在 redis 安装目录中创建dump.rdb文件。

[root@localhost redis-3.2.9]# ls
00-RELEASENOTES  dump.rdb         redis.conf        src

恢复数据。如果需要恢复数据,只需将备份文件 (dump.rdb) 移动到 redis 安装目录并启动服务即可。获取 redis 目录可以使用 CONFIG 命令,如下所示:

192.168.180.23:6379> config get dir
1) "dir"
2) "/root"

config get dir获取redis数据的目录/root,如果要恢复的话,只需要将备份文件/root/dump.rdb移到到redis安装目录并启动服务即可。创建 redis 备份文件也可以使用命令 BGSAVE,该命令在后台执行。

127.0.0.1:6379> bgsave
Background saving started

(2)redis安全。要保护Redis安全,需要在配置文件中设置密码。

127.0.0.1:6379> config get requirepass
1) "requirepass"
2) ""

默认的情况下,没有设置redis访问的密码,如果要设置的话,可以通过以下命令:

192.168.180.23:6379> config set requirepass "redis123"
OK
192.168.180.23:6379> config get requirepass
1) "requirepass"
2) "redis123"

设置密码后,如果任何客户端运行命令而不进行身份验证,则会返回一个(error) NOAUTH Authentication required.的错误信息。 因此,客户端需要使用AUTH命令来验证。

 (3)redis性能测试。Redis 性能测试是通过同时执行多个命令实现的。语法:redis-benchmark [option] [option value]

[root@localhost src]# ./redis-benchmark -n 10000
====== PING_INLINE ======
  10000 requests completed in 0.11 seconds
  50 parallel clients
  3 bytes payload
  keep alive: 1
100.00% <= 0 milliseconds
88495.58 requests per second
====== PING_BULK ======
  10000 requests completed in 0.11 seconds
  50 parallel clients
  3 bytes payload
  keep alive: 1
100.00% <= 0 milliseconds
89285.71 requests per second
====== SET ======
  10000 requests completed in 0.11 seconds
  50 parallel clients
  3 bytes payload
  keep alive: 1
100.00% <= 0 milliseconds
90090.09 requests per second
====== GET ======
  10000 requests completed in 0.10 seconds
  50 parallel clients
  3 bytes payload
  keep alive: 1
100.00% <= 0 milliseconds
98039.22 requests per second
====== INCR ======
  10000 requests completed in 0.10 seconds
  50 parallel clients
  3 bytes payload
  keep alive: 1
100.00% <= 0 milliseconds
95238.10 requests per second

redis 性能测试工具可选参数如下所示:





序号选项描述默认值
1-h指定服务器主机名127.0.0.1
2-p指定服务器端口6379
3-s指定服务器 socket
4-c指定并发连接数50
5-n指定请求数10000
6-d以字节的形式指定 SET/GET 值的数据大小2
7-k1=keep alive 0=reconnect1
8-rSET/GET/INCR 使用随机 key, SADD 使用随机值
9-P通过管道传输 请求1
10-q强制退出 redis。仅显示 query/sec 值
11--csv以 CSV 格式输出
12-l生成循环,永久执行测试
13-t仅运行以逗号分隔的测试命令列表。
14-IIdle 模式。仅打开 N 个 idle 连接并等待。


 (4)Redis管道。Redis是一个TCP服务器,支持请求/响应协议。 在Redis中,请求通过以下步骤完成:

  •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查询,并从套接字读取,通常以阻塞的方式,用于服务器响应。

  • 服务器处理命令并将响应发送回客户端。

Redis 管道技术可以在服务端未响应时,客户端可以继续向服务端发送请求,并最终一次性读取所有服务端的响应。

$(echo -en "PING\r\n SET tutorial redis\r\nGET tutorial\r\nINCR 
visitor\r\nINCR visitor\r\nINCR visitor\r\n"; sleep 10) | nc localhost 6379  
+PONG 
+OK 
redis 
:1 
:2 
:3

在上面的例子中,我们将使用PING命令检查Redis连接。这里设置了一个名称为tutorial的字符串,值为redis。 然后得到键值,并增加 visitor 数量三次。 在结果中,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命令都提交到Redis一次,Redis在一个步骤中提供所有命令的输出。管道技术最显著的优势是提高了 redis 服务的性能。

 (5)Redis 分区。

分区是分割数据到多个Redis实例的处理过程,因此每个实例只保存key的一个子集

分区的优势

  • 通过利用多台计算机内存的和值,允许我们构造更大的数据库。

  • 通过多核和多台计算机,允许我们扩展计算能力;通过多台计算机和网络适配器,允许我们扩展网络带宽。

分区的不足

  • redis的一些特性在分区方面表现的不是很好:

  • 涉及多个key的操作通常是不被支持的。举例来说,当两个set映射到不同的redis实例上时,你就不能对这两个set执行交集操作。

  • 涉及多个key的redis事务不能使用。

  • 当使用分区时,数据处理较为复杂,比如你需要处理多个rdb/aof文件,并且从多个实例和主机备份持久化文件。

  • 增加或删除容量也比较复杂。redis集群大多数支持在运行时增加、删除节点的透明数据平衡的能力,但是类似于客户端分区、代理等其他系统则不支持这项特性。然而,一种叫做presharding的技术对此是有帮助的。

  • 分区类型

Redis 有两种类型分区。 假设有4个Redis实例 R0,R1,R2,R3,和类似user:1,user:2这样的表示用户的多个key,对既定的key有多种不同方式来选择这个key存放在哪个实例中。也就是说,有不同的系统来映射某个key到某个Redis服务。

范围分区

最简单的分区方式是按范围分区,就是映射一定范围的对象到特定的Redis实例。

比如,ID从0到10000的用户会保存到实例R0,ID从10001到 20000的用户会保存到R1,以此类推。

这种方式是可行的,并且在实际中使用,不足就是要有一个区间范围到实例的映射表。这个表要被管理,同时还需要各 种对象的映射表,通常对Redis来说并非是好的方法。

哈希分区

另外一种分区方法是hash分区。这对任何key都适用,也无需是object_name:这种形式,像下面描述的一样简单:

  • 用一个hash函数将key转换为一个数字,比如使用crc32 hash函数。对key foobar执行crc32(foobar)会输出类似93024922的整数。

  • 对这个整数取模,将其转化为0-3之间的数字,就可以将这个整数映射到4个Redis实例中的一个了。93024922 % 4 = 2,就是说key foobar应该被存到R2实例中。注意:取模操作是取除的余数,通常在多种编程语言中用%操作符实现。


分享文章:Redis(三)高级应用
网站URL:http://lswzjz.com/article/pdcooc.html